学术讲座【生物金属材料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展望】

发布者:陈希文 发布时间:2025-11-15 浏览次数:10


时间:20251117日上午午10:00

地点:理工楼18号楼-307学术报告厅

主讲:杨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主办: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子技术重点实验室

 

专家简介

杨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用金属材料分会名誉主任委员,2016年当选为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联合会会士,2023年当选为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首批会士,被列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的“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兼任中国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学校的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新型医用金属材料及应用等领域中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开发出多种新型医用金属材料,包括生物可降解金属(镁合金、铁合金)、含铜抗菌医用金属(不锈钢、钛合金、钴基合金、镁合金)、生物功能化金属(促成骨、促血管化、抗结石、抗肿瘤等)、高氮无镍不锈钢、生物功能金属涂层(TaMg)等,及其在骨科、齿科、心血管支架领域中的应用,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影响力。

主持完成多项包括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奖励。现已发表期刊学术论文6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80余项,出版和翻译专著10余部,培养毕业博士研究生近百名。

 

报告题目:生物金属材料的创新研究与应用展望

摘要:通过将铜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合金化,成功开发出兼具抗菌、促成骨、促血管化、抗凝血等多重生物功能的含铜不锈钢、钛合金、钴基合金等一系列新材料,并在动物模型中验证其能有效解决植入体感染、骨整合不佳及支架内再狭窄等临床痛点。同时,在生物可降解金属(镁、铁基合金)方面,利用其降解特性实现了促成骨、抑制肿瘤等独特生物学效应;开发的高氮无镍不锈钢从根本上避免了镍过敏风险,并具备更优的力学性能和血液相容性;此外,创新的钽涂层与镁涂层技术显著提升了钛合金植入体的骨整合能力与早期生物活性。这些材料突破为骨科、心血管、口腔等领域的医疗器械创新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展现出巨大的临床转化潜力,有望有力推动中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友情链接:
福建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 财务处 发展规划处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