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基于偏光全息的偏振复用技术】

发布者:陈希文 发布时间:2025-05-15 浏览次数:10



时间:2024516日上午10:35

地点:科研楼18306教室

主讲:徐贤淼博士

主办: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光子学研究中心


专家简介:

徐贤淼,光学工程博士,三明学院教师。2013年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光电系理学学士,2021年福建师范大学光学理学硕士,2024年福建师范大学光学工程工学博士。主要从事偏光全息理论及应用、光全息存储、光学成像和光学检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SCI期刊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3篇。参与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


讲座简介:

在全息技术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偏光全息技术异军突起,为全息影像的呈现带来了全新可能。偏光全息技术是在传统全息的基础上,利用光的偏振特性,将物体的三维信息以偏振态的形式编码于介质中进行记录与再现。与传统全息技术相比,偏光全息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还能有效降低环境光的干扰,从而大幅提升影像的还原度与对比度,呈现出更为细腻逼真的视觉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偏光全息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3D显示、数据存储、光学加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推动着全息技术朝更高精度、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有望为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视觉体验。

基于偏光全息技术,研究通过偏振编码实现了偏振复用技术,即一种利用偏光实现正交编码和通过正交偏振实现解码的新方法。该方法克服了偏振在三维空间内仅有一对正交态的限制,并且克服了仅适用于2的倍数维度的哈达玛矩阵理论的局限,可以在任意维度的偏振阵列组合下实现多通道偏振复用记录。与传统振幅型光全息数据存储相比,利用光的偏振信息对数据进行编码,能够大幅度提高存储密度;同时,利用偏光响应材料的特性,对实现偏光信息再现以及正交码添加强约束条件,进而优化系统特性,并利用编码的正交性进行降噪和信息再现。该技术除了在高密度光学数据存储领域有重要应用外,还为大容量光学显示和信息加密应用提供了新的范式。


友情链接:
福建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 财务处 发展规划处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35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