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2日,由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iCAN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光日”组织委员会主办,福建师范大学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承办的2025全国光学与光学工程博士生学术联赛(海峡赛区)在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的科研楼18号楼光电306会议室成功举办。医学光电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光学学会、福州市光电行业协会为本赛事的协办单位。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的刘智毅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赛事的基本概况、担任评委的各位专家以及赛事流程以及评分细则。本次赛事的评委专家由陈达如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理想教授(厦门大学)、陈郁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戴道锌教授(浙江大学)、郝翔教授(浙江大学)、李福山教授(福州大学)、刘智毅研究员(浙江大学)、覃弦教授(福建师范大学)、许迎科教授(浙江大学)、张先增教授(福建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资深专家组成。随后,本次海峡赛区组委会主席戴道锌教授上台致辞,他对大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及各位选手表达了诚挚问候。同时,他回顾了海峡赛区选手在以往赛事中的卓越表现,鼓励选手们在比赛中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浙江大学刘智毅教授介绍比赛规则
浙江大学戴道锌教授致辞
本次赛事共有24名博士研究生入围答辩,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厦门大学、西湖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计量大学以及宁波大学。比赛过程中,选手们围绕全息显示、太赫兹通信、光谱芯片、细胞超分辨成像、光学相控芯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光纤传感、光学诊疗等前沿领域,依次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充分展现了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的科研思维。评审专家对每一场报告进行了细致的提问,与选手们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并从报告的创新性、完整性、应用前景和表现力等方面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评审。
比赛选手风采
赛事评委合照
经过激烈的比拼,海峡赛区最终评选出一等奖 4 名、二等奖 6 名、三等奖 8 名以及最佳 PPT 设计奖 2 名。颁奖环节由福建师范大学张先增教授主持,张先增院长再次对参赛的同学表示热烈欢迎,也对认真评审的各位专家表示由衷的感谢。随后,由评委专家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最后评委点评环节,评委们对选手们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鼓励选手们以此次比赛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颁奖环节
评委点评环节
此次赛事不仅为光学与光学工程领域的博士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优质平台,也促进了高校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期待获奖选手在全国积分赛中再接再厉,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也希望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光学研究,为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赛人员合影
附录: 海峡赛区获奖名单
名次 | 选手姓名 | 学校 | 参赛题目 |
一等奖 | 杜振鸿 | 浙江大学 | 光影下的生命奇观: |
低光毒性高通量活细胞超分辨成像技术探索 | |||
一等奖 | 邓秋卓 | 浙江大学 | 基于光子混沌的太赫兹安全通信与感知系统 |
一等奖 | 练岱欣 | 浙江大学 | 高性能大视场集成二维光学相控阵芯片研究 |
一等奖 | 丁峙峘 | 浙江大学 | 从单点光谱分析到多目标感知 |
——基于硅基光子滤波器的多目标集成光谱仪 | |||
二等奖 | 许露云 | 福建师范大学 |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环状RNA检测技术 |
及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 |||
二等奖 | 宫霆 | 厦门大学 | 量子点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制备 |
与超高清显示应用 | |||
二等奖 | 孙硕 | 中国计量大学 | 宽谱动态超表面三维全息显示技术研究 |
二等奖 | 钟超 | 福州大学 | 超高分辨量子点组装与发光性能研究 |
二等奖 | 阎思瑾 | 厦门大学 | 纠缠动量谱在量子图像识别中的新视角 |
二等奖 | 赵勐 | 浙江大学 | 高温多红外与微波波段兼容隐身及高效热管理 |
三等奖 | 傅燕青 | 宁波大学 | 基于多功能硫系光纤的 |
体表生理多参量动态解析技术 | |||
三等奖 | 王春承 | 浙江大学 | 光学分辨肺肿瘤机械力学特性 |
与微观结构重塑关系 | |||
三等奖 | 姜如珊 | 浙江大学 | 乳腺癌预后因子的自动化精准成像 |
三等奖 | 潘友江 | 福州大学 | 用于红外可视化和识别的 |
一体化神经形态发光忆阻器 | |||
三等奖 | 裴春洋 | 浙江大学 | 虚实相生——自由液晶偏振成像光学元件 |
的设计与制备研究 | |||
三等奖 | 王玺杰 | 浙江大学 | 薄膜铌酸锂高性能光谱芯片 |
三等奖 | 李天然 | 厦门大学 | 可见光主动调制脉冲光纤激光器 |
三等奖 | 李定威 | 西湖大学 | 有机-无机异质结光电晶体管 |
用于神经形态视觉 |
赛事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