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学习,坚持科研——廖廷俤校友

发布者:林国凯 发布时间:2017-05-17 浏览次数:2410


人物简介

廖廷俤,男,1962年7月出生,福建南平人,原厦门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光学工程首席科学家,曾任福建师范大学讲座教授,现任泉州师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三安是目前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质最好的全色系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外延及芯片产业化生产基地,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国家科技部认定的“半导体照明工程龙头企业”,承担国家“863”、“973”计划等多项重大课题,并拥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廖教授在198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物理系;1986年获光学硕士学位,成为当时物光学院唯二研究生中的一员;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廖教授从硕士到出国前近十年间在国内激光与光学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1994年1月获王宽诚奖学金资助前往牛津大学攻读博士,1996年7月毕业获光电子学博士学位。

一心学习,坚持科研

——廖廷俤教授访谈录

廖教授于2010年末回国,拥有在英国大学与光电子企业17年的工作经历与经验,主要研究领域是光学工程、梯度折射率光学与微型光学、导波与集成光学以及衍射光学。他在光学学报、中国激光、应用光学(美国)、光学通信(欧洲)等国内外十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拥有美国、英国、中国发明专利与专利申请7项。在2012年二月廖教授入选厦门第二批“双百计划”及第七批国家“千人计划”。回国两年来,廖教授与南京天光所的李新南研究员共同向国家专利局申请了“贴膜式花岗岩基底大口径光学反射镜”及“大口径花岗岩玻璃复合式球面与非球面反射镜及其制造方法”两个发明专利,创造了中国制造及低成本制造,填补了国内空白。他在日芯光伏主要的技术贡献有: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机的测试设备、SOG透镜与SOE国产化与产业化、聚光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这些工作不仅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还打破了国外长久的技术垄断。     

廖教授经历了残酷的文革时期,在恢复高考三年后,正好赶上热潮并成功考上大学。据廖教授所言,考上大学对于从农村出来的他来说是很兴奋激动的。和很多大学生一样,尤其是前三届已经成家立业,在高考恢复后选择重新考大学回学校念书学习的大学生,廖教授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一开学就想着要如何利用好这宝贵的时间。七十年代的大学生怀揣着一颗梦想的心,希望在大学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廖教授也是如此。上学期间,他一开始就早早地定好自己的学习目标,考研究生,并为之而努力奋斗。他积极投入学习,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最终一步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一个牛人。廖教授坦言自己在大学期间是个“书呆子”。但诚如他所说,在当时那个环境,每个人都在用功读书,在老校区物理楼处处可见低头认真学习的学生,下雨天也是如此,往往到晚上十点多的时候也还在学校学习,把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刚恢复高考,大学的娱乐设施很少,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样很少,社团少,但学习氛围浓重。除了春游,看电影,团日活动,最大的乐趣和期待应该就是每周大家可以一起看一到两次的电视了。当时,整个系只有学生会有一台电视,所以周末的时候电脑就会搬到物理系宿舍大家一起看。廖教授还提到,他的成功离不开名师的指导,他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当时师大的很多老师教师都是文革时期下放的优秀牛人,能得到他们的一点指点,都让他受益匪浅。诚然,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时代不同造就思想理念的不同。当时的学生以学习为主,大学的课堂都是大满贯,吃苦耐劳,守得住寂寞,是他们共有的品质。而现在的学生随着诱惑的增多,社会环境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变得压力小,爱玩,不注重学习,而注重社交、社团活动。廖教授建议我们:大学首先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上进心,同时要有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学习、奋斗;要脚踏实地地一步一步往前走,在积累中收获成长;对学习抱有兴趣,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培养自己的专长;社团活动可以参加,但要把握好这个度,平衡好学习和社交的时间和精力;心态要摆正;英语很重要;要多听建议、指点。

接着,廖教授与我们畅谈了他在英国的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以及国内外教育的差异。从他的口中,我们了解到英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中学开始,国外大学就没有固定的教科书,他们习惯于使用复印资料。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要求他们能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对于本科生的学习,导师就给学生一个动态或方向或纲要,书上知识讲一点,更主要的是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牛津大学的学生都是课后到图书馆,以老师的课后作业为题,做项目,做课程设计。研究生更是完全不一样,他们都是跟着老师做研究,做大项目,平时自己做小项目。每个礼拜研究生们都可以和导师进行一个小时的讨论交流。和美国不同,英国研究生不修学分,学的好的两三年就可以顺利毕业。他们的学费是三年,但可以选择免费继续念,但生活费要自理。而国内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却是恰恰相反。我们教材固定,上课有专门的PPT,当然,这在以前是没有的。从中学开始,国内就是应试教育,一切为了考试,为了分数。我们的学习不是为了更好地工作,而是背书,背纲要,背重点。我们把最多的精力放在中学,而在中学我们学习的是基础知识。上大学我们就松懈了,不如以前努力,只有考前一个月努力,只求及格,好顺利毕业。然而,大学才是我们真正需要钻研学习的时候。廖教授坦言,大学生松懈大学学习的方式是不好的,大学时间宝贵,大学学习珍贵。因此,我们更要注重学习,培养能力,为了以后更好地工作。要知道,看大学努力与否,就体现在了工作上。对此,廖教授和我们说了他在公司里看到的一种现象。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好的大学好的学生拿到项目就知道怎么调研,知道关键所在,有方法,有能力去解决问题。而差的学生工作状态就不好,大学的论文都是老师指导才能完成,没有积累经验,没有实际能力。这在求职工作上很吃亏。

针对当代大学生上大学就放松,学习目的性不强,没有压力,没有动力,应付了事的心态,廖教授向我们说明,在国外,中学不辛苦,学基本东西,他们的学生都是到了大学开始发奋,学的东西联系社会。中学时我们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到了大学,这些才发育完全。因此,大学生一进大学就需要定目标,定计划,并为之努力奋斗。这样你的人生就会不一样,变得充实。然后,一步步重新调整。要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自己,谁也帮不上。而大学就是我们培养能力的关键时候,要慢慢成熟,要有工作、人生目标。学习是辛苦,是累,但要有付出才有收获。

廖教授回国的时候已经是50岁了,我们惊讶于廖教授的坚持,坚持做科研,坚持在一线。我们都知道,做科研是很累很枯燥的。但廖教授却说很多人选择改行,但他不改行,他还有几年时间才退休,在这几年里,他要继续做。工作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可以做很多事情,像培养人才,帮公司转型升级,有好的项目,可以发挥作用,带团队,做出好的科研结果。他说科研人才需要坚持,永不停止,走上这条路一辈子都是苦型才,但他乐在其中,因为他热爱他的职业,他对此有浓厚的兴趣。当然,这也必须要有一个好身体。廖教授对于应用光学的热爱从他现阶段的研发立项依旧是应用光学可见一斑了,几十年如一。

作为大学生,最接近社会的年龄,面对找工作、未来,我们很迷茫。针对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专业不对口,我们请教了廖教授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面试方面的问题。廖教授说,在他目前所就职的公司里有很多工种可以选择,但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没有到工厂实践过,吃不了苦,耐不住寂寞,往往坚持不下去。现在年轻人很普遍的问题就是浮躁,不能沉下心脚踏实地地干一件事,往往经常性地换工作。而大多数情况下,作为新人,进入公司以后都是要从基层做起,然后依靠自己的本事一步一步往上爬。要知道,工作看重的是真本领,而不是学历。年轻人应该要多去外面闯闯,但切忌浮躁。没有艰苦的付出,就过不了好生活。当然,在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首先注意到的一般都是学校和学习成绩。第一看大学,第二看人品(简历、言行举止),第三看团队精神,第四看表达能力,第五看人际。这些都是廖教授分享给我们的宝贵经验。

最后,廖教授送给学生一句话:“年轻人要珍惜学习机会,合理分配时间,多花时间精力培养能力,多学知识本领,为以后更好地步上社会、适应环境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有目标,争取为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对于廖教授的印象,说实话,在未见面之前是有些忐忑紧张的。毕竟,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做科研的人应该都是孤僻高冷不爱说话的,很难接近,不好接触。但廖教授却是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幽默风趣,亲切健谈,和蔼可亲,和同事、下属、学生的关系都很好,且相处融洽。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双大长腿,而且面容耐看,简直是新一代大牛男神。很荣幸自己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对这样一个科学牛人进行采访,并与之进行面对面交谈,从中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廖教授朴实无华却充满哲理的话不仅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激励人心。

  

采访人2014信息工程叶生达

2014级网络工程唐莹霞


友情链接:
福建师范大学 科学技术处 财务处 发展规划处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光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学城科技路1号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350117)